推荐信息:
滑雪装备
频道
您的位置:主页 > 户外装备 > 滑雪装备 >  > 正文

赵忠贤:一生只做一件事

2019-01-31 00:49 来源:网络整理 浏览: 评论: [ ]

带领我国高温超导技术站上世界之巅 76岁高龄“不服老”仍奋战在一线

大洋网讯 今年76岁的赵忠贤院士头顶着太多光环——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,以中国科学家身份首次获得“马蒂亚斯奖”。

他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、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。50年痴迷于高温超导研究,他将我国超导技术从一穷二白提升到站上世界之巅。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成了满头华发的古稀老人,即便斩获国家最高级别的科技奖,他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,而是继续带着学生活跃在一线。“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。”这位大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拳拳之心,让人感动。

近日,赵院士向记者讲述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“超导人生”。

生于辽宁的赵忠贤,身材魁梧,说起话来声音洪亮。和他聊天的话题首先还是从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说起,但赵忠贤却哈哈一笑。“那都是过去的事了。”

拿奖第二天就钻进实验室

2014年年初,赵忠贤和他的团队再度以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问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,此前,这一奖项已经连续空缺3年。2015年赵忠贤获得国际超导领域重要奖项“马蒂亚斯”奖。今年1月9日,他又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从习近平主席手中接过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的第二天,赵忠贤就一头钻进了实验室。“超导是我一辈子的爱好。上瘾了。停不下来。”

对于拿奖,赵忠贤显得很淡定。“我第一次蒙对了,第二次也蒙对了,第三次能不能蒙上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
“那你每次都蒙对也不容易啊。”记者说。“那就是我运气好啊。”赵忠贤说,他这辈子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。

有人对赵忠贤说,“一生能有一次机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已是终身荣幸,你居然拿了两次。”他说,在做研究时从来不是冲着拿奖去的,纯粹是兴趣。“说实话,我做科研从来没想过要拿奖,能拿奖只是顺带的结果。能拿奖很好,但不要当科研目标,科研是要为人类文明长河做贡献。中国人口占世界1/5,中国人就应该有志气为人类文明做贡献。”

76岁的赵忠贤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,依然带着团队成员,包括他的4名学生活跃在实验室。超导研究经常要自己磨样品,在毫米量级甚至更小的样品上接引线。赵忠贤对名利看得很淡,“你上了岁数,如果大家说,这老头还不错,我就很高兴了。”

科研结果曾被质疑

赵忠贤从中科大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。1976年,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高温超导领域。他参与发起和组织了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温超导研讨会,并坚持了十年。

赵忠贤平时话不多,但只要说起老本行超导,他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,再也停不住。他跟记者“科普”说,超导是指当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电阻会突然消失。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,被称为超导体。但最让科学家头疼的就是超导现象一直与极低的温度密不可分。很多材料虽然有可能变身为超导体,但它们的临界转变温度实在太低,接近绝对零度(-273摄氏度)。1968年,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断定,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一般不能高于40K(-233摄氏度左右)。40K在物理学界被称为“麦克米兰极限”。

赵忠贤年轻时就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。1977年,36岁的赵忠贤在《物理》上撰文称,指出结构不稳定性又不产生结构相变可以使临界温度达到40~55K,甚至80K。“当时大家都认为是天方夜谭。”

1986年4月,瑞士科学家穆勒和柏诺兹发现钡镧铜氧化物在35K时出现超导现象。9月底,赵忠贤看到这些论文后,敏锐察觉到,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,当时美、日的实验室也在搞,大家都明白,谁能在这场超导大战中拔得头筹,谁就能在高温超导领域写下划时代意义的一笔。

1986年12月,赵忠贤在钡镧铜氧系统重复柏诺兹和穆勒的结果之外,同时看到了70K的超导迹象。这一结果颠覆了超导极限40K,立即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和震动。“在科学上如果一个实验成果不能重复,那么即便它真实存在,也会被认为站不住脚。”由于当时没人能够重复70K迹象,海外有学者质疑中国的结果,来信和打电话施压。

“只能想尽办法,力争能重复实验结果。”那段日子赵忠贤心力交瘁。“压力真的很大,甚至有学者说让我们收回公布的结果。”他感觉自己在一个月内头发都白了很多。

因祸得福拿出世界级发现

通过键盘前后键←→可实现翻页阅读
0% (0)
0% (0)

篮球.聚焦 足球.聚焦 体育运动 户外装备 体育观察